-
攀枝花西区赴渝推介七大重点项目
为深化区域合作、加快产业升级,攀枝花市西区在重庆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,重点展示当地资源禀赋与投资机遇。会议围绕“深化合作,加快发展”主题,推出涵盖新能源、文旅融合、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七大项目,吸引百余家企业参与洽谈。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,西区正依托政策优势与区位潜力,打造川西南重要经济增长极。 一、区位优势赋能产业新格局 西区地处攀枝花市核心腹地,是连接滇黔川三省的重要交通节点。近年来,该区域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,已形成“两高两铁”立体交通体系,物流效率显著提升。独特的亚热带气候与矿产资源,为发展绿色能源、特色农业奠定基础。 二、政策红利构建投资高地 在省级战略支持下,西区叠加享受西部大开发、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多项政策优惠。当地政府设立专项产业基金,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用地保障与税收减免,并建立“一站式”项目服务机制,近三年累计落地重点项目投资额超百亿元。 三、七大项目释放发展动能 本次推介的七大项目均通过省级部门可行性论证: 1. 光伏储能一体化基地:规划建设500兆瓦清洁能源电站; 2. 金沙江文旅综合体:开发滨水休闲与红色文化体验区; 3. 智慧果蔬产业园:引入物联网技术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链; 4. 钒钛新材料中试基地:推动稀有金属精深加工; 5. 现代物流枢纽:建设智能化多式联运中心; 6. 康养医疗产业园:整合温泉资源与医疗资源; 7. 循环经济示范区:聚焦尾矿综合利用与环保装备制造。 四、政企协同共促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,二十余家企业与西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。当地明确将建立项目跟踪台账,由专人对接落地需求。分析指出,这批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就业逾万人,年新增产值将突破五十亿元,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活力。
2025-09-02
-
攀枝花建成攀西最大良种肉牛繁育基地
近年来,攀枝花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农业龙头企业,成功建成攀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引进良种牛场。该项目重点培育瑞士西门塔尔牛、美国短角牛、印度魔拉奶水牛等优质品种,目前存栏量达467头,年均可向周边养殖户提供良种牛300余头,为区域畜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种源支撑。 一、国际优质牛种落地攀西 攀枝花市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政策支持,先后从瑞士、美国、印度引进多批次优质肉牛品种。其中西门塔尔牛以其高屠宰率和强适应性著称,短角牛以肉质细腻闻名,魔拉水牛则填补了高温地区高产奶水牛品种的空白。通过科学驯化,这些品种已完全适应当地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,成活率保持在95%以上。 二、现代化养殖体系全面构建 该良种牛场采用封闭式恒温牛舍、自动化饲喂系统、电子耳标追溯等现代化设施,配套建设了万吨级青贮饲料加工中心。在防疫方面,实施三级消毒隔离制度,并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等疫病监测。技术团队通过基因筛选优化配种方案,使核心种群年产犊率提升至82%,较传统养殖提高近30个百分点。 三、产业链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良种牛场采取"企业+合作社+农户"模式,已带动周边建成17个规模化养殖合作社。企业统一提供冻精配种、技术培训和订单回收服务,养殖户每头牛年均增收超4000元。2023年攀枝花市牛肉产量同比增长23%,其中高端雪花牛肉已进入成渝地区高端餐饮市场。 四、科技赋能种业创新突破 依托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项目,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适应攀西气候的杂交改良品种。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,筛选出抗热应激关键基因标记3个,相关成果获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目前正在建设西南地区首个肉牛种质资源基因库,计划2025年前完成10个优良品种的冷冻胚胎保存。 五、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推广 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发电和有机肥生产系统,年处理粪污3.2万吨,生产的生物肥料辐射周边万亩芒果基地。这种"牛-沼-果"循环模式使化肥使用量减少40%,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。未来三年,攀枝花市计划将良种肉牛产业规模扩展至2000头,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优质牛肉供应基地。
2025-09-01
-
攀枝花西区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助力区域发展
近年来,攀枝花西区围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,将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紧密结合,通过多元化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。2011年以来,当地累计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428名,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创新引才模式拓宽渠道 攀枝花西区突破传统招聘限制,采取直接考核招聘与区外平调相结合的方式,重点吸纳高层次及紧缺专业人才。在引进的428名人才中,包括27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急需紧缺专业本科毕业生,精准填补了重点领域的技术空白。 二、柔性引智激活人才效能 除常规调入外,攀枝花西区推出特聘、兼职、技术合作等柔性机制,允许人才通过讲学、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建设。这种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模式,已促成多个产学研项目落地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30%以上。 三、政策配套构建服务生态 攀枝花西区建立“一事一议”人才服务机制,在住房保障、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定制化支持。针对创新创业人才,配套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简化企业注册流程,目前已有17家人才创办企业享受政策红利。 四、产才融合助推转型升级 引进人才深度参与当地钒钛、康养等主导产业研发,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6项。攀枝花西区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、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平台,促使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,相关产业年产值增长突破12%。 五、长效机制巩固引才成果 攀枝花西区定期开展人才需求普查,动态更新紧缺专业目录。2023年新修订的《人才服务管理办法》进一步强化跟踪评估机制,确保人才留得住、用得好,区域人才密度较2011年提升2.3倍。
2025-08-29
-
攀枝花市专项投入800万元强化招大引强 推动产业升级
为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,攀枝花市近期统筹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引进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高端人才集聚工作。此举旨在优化区域投资环境,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性,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专项资金聚焦三大领域精准发力 本次下达的800万元系2015年招商引资配套资金的延续性投入,主要投向三个维度:一是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的前期补贴,重点支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的标杆型企业入驻;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扶持,涵盖智能制造、阳光康养等特色产业;三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,对带技术、带项目团队给予配套奖励。 二、平台活动成效显著形成集聚效应 2023年攀枝花市通过省级以上招商平台实现突破性进展:在“知名企业四川行”活动中签约钒钛深加工项目4个,总投资额超50亿元;西博会期间促成光伏储能领域3家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总部;科博会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项。自主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吸引投资商23家,台湾经贸洽谈会推动现代农业合作项目落地。 三、政策组合拳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攀枝花市同步出台《重点产业招商指引》,建立“项目专员+职能部门”双轨服务机制:对投资超5亿元项目提供用地指标优先保障;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,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;实施税收增量返还政策,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地方留存部分50%奖励。 四、产业链招商成效持续显现 依托钒钛资源优势和清洁能源基础,目前已形成“引进一个、带动一批”的链式效应:某钛材料企业入驻后吸引5家配套企业跟进投资;光伏发电项目带动储能电池产业链延伸。2023年新引进项目中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62%,较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。 五、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 实施“钒钛之光”人才计划,对引进的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。建立“项目+人才”捆绑机制,在12个重点项目中配置专家工作站,推动某高校新材料研究院落地运营,预计年孵化科技成果20项。 当前攀枝花市正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,通过资金引导、政策配套、平台搭建等多维发力,持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。数据显示,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达1:8.3,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、绿色化方向转型。
2025-08-14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